鲁班刻凤的故事讲述了工圣鲁班雕刻一只凤凰,还没有刻成,人们就开始评头论足。鲁班没有理会人们的嘲讽,继续精心雕琢。待到完工的时候,凤凰的神采惊艳了众人。鲁班刻凤凰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客观、全面地观察事物。对于不符合事实的评价,最好的回答就是像鲁班那样——拿出实际的成果来。
2023/8/10 17:44:22
惊弓之鸟属于寓言故事,典故来源于《战国策》。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故事讲述了更羸像魏王展示空拉弓弦虚射落受伤大雁的事情。惊弓之鸟的故事启示我们,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更羸的这种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23/8/10 17:34:21
对牛弹琴的出处是汉代牟融的《理惑论》,对牛弹琴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大音乐家公明仪为牛弹奏琴曲,那牛无动于衷,不理会悠扬的琴声,只顾低头吃草。对牛弹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和人对话必须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看清对象,有的放矢。
2023/8/9 22:59:10
周恩来是党和人民的光辉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总理的名言,出自《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加强道德修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学习,不断自知自省,反复改造,不断革命革新。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坚持学习到底、改造到老,保持自身较高的免疫力,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政治任务。在自我改造的途径和方法上,周恩来认为首要的是读书学习。
2023/8/9 14:35:39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讲述了一则寓言,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真正有价值的珍珠退还了。买椟还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分清主次,不要像故事中的郑国人一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事来。
2023/8/8 18:15:30
武王伐纣指的是牧野之战,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是周武王姬发。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讲述了商朝末年,纣王帝辛昏庸无道,致使民不聊生,周武王联合各国诸侯讨伐纣王,在牧野誓师并大败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开创了八百年周王朝。武王伐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贤则国兴,君昏则国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023/8/7 23:25:06
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一书,也叫做“孟母择邻”“慈母择邻”“择邻而居”,讲述了大思想家孟子的母亲为了改善他的成长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教育意义很大,启示我们,环境是孩子成长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023/8/6 0:50:15
自相矛盾也叫“矛和盾的故事”,出自《韩非子》,主要讲述了楚国卖矛和盾的商人,自吹自擂,说自己的盾牢不可破,矛无坚不摧,以至于当围观者让他用矛刺盾的时候无法收场的事情。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自吹自擂,言过其实,往往会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
2023/8/5 17:20:31
铁杵成针选自方舆胜览眉州,也叫“铁杵磨针”“铁棒磨成针”“铁杆成针”“磨杵成针”“磨铁成针”等,作者是南宋学者祝穆。铁杵成针的故事主人公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讲的是李白受磨铁棒的老奶奶启发,勤奋读书的事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家喻户晓。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持之以恒,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2023/8/5 15:23:51
鹬蚌相争,也叫作“鹬蚌相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做人要学会宽容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2023/8/5 12:18:58
Copyright © 2025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