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获取故事核
故事核就是故事的核心情节,也就是所谓的“点子”,戏剧上称之为包袱。《故事会》副主编姚自豪老师说:“超常的故事核,是故事精彩的要求,十个素材不如一个好的故事核。”没有好“点子”就写不出好故事。有些故事洋洋洒洒数千言,情节也清晰,语言也不错,编辑就是不用,为啥?故事核很一般。编辑看稿子一般只看故事核,故事核不行,就“枪毙”了。有一句话叫:“金点子”可遇而不可求,这说明“点子”的获得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其实故事核——也就是“点子”的获取,还是有“章”可循的。
一是在“高于生活”上下功夫。
有一次我们乡政府的小车掉进河里,乘员砸破玻璃,死里逃生,许多朋友对我说,这事你又可以写故事了,但在我看来这是一起很普通的车祸,或许它在一个乡、一个县范围内是稀罕的,但在全国,这类车祸就多如牛毛了,如果把这起车祸写成故事,读者看了肯定要骂娘。正如笔友山西故事家徐洋老师说的:“老百姓在生活中已经很艰苦,如果故事照搬生活,让读者读故事等于再重复艰苦的生活,这是一种‘罪过’”。故事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要求它与生活拉开一定距离,姚自豪老师说:“距离就是美,有美感的东西都是有所脱离社会的。”因此,要用逆向思维来寻找“超常性”、“高于生活”的故事“点子”,以夸张、变形但又切合逻辑的手法从生活中挖掘、提炼闪光的东西。
二是在生活的事件中提炼故事核。
生活是个万花筒,生活中处处有“点子”,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大量的事件经过“拔高”都有可能成为“金点子”,“金点子”离我们的想像往往只一步之遥,比如,有一个讽刺小农“绝对平均主义”的故事,说有个生产队解体时,各种财产分完后,还剩1角钱,这1角钱怎么处置呢?如果让我们从写故事角度去思考,答案可能很多:比如给五保户,买一只糖果扔进水井大家享受……但大多都落入俗套,没有什么新意,而作者的“点子”是:队长从旁边食杂店买了一只炮仗点着“啪”的一声,大家都听到,总没意见了。故事写到这里应该说已讽刺得淋漓尽致了,可是作者还意犹未尽,还要进一步深化主题:炮仗放完,还有一个人有意见,说这种做法不公平,他吃亏了,这人是谁?聋子。结尾处这一么一翘,可以说起了点睛作用,如果少拐了这一道“弯”,这篇故事就逊色多了。
要获得好“点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现实中的一些新奇事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素材库,经常拿出来琢磨琢磨,有时就可能跳出“火花”,获得“金点子”。正如吴伦老师所说:“生活是故事的源泉,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问为什么。”
三是把生活中的两件事拼接、改造或者更换背景获得故事核。
现实中两个很普通的事经过拼接就可能有“味道”了,如拙作《气功打靶》,故事核缘于射击比赛中报假靶,我把这件事放在乡镇射击比赛背景中,武装部长为了好在乡长那里批经费,故事意把一等奖的奖品设得很大,然后通过报假靶让乡长获奖,乡长蒙在鼓里,以为自己打得准,引出一大串“事”来。这个故事就把“骗”经费与报假靶这两个现实中有的事拼接在一起,使故事的主题得到升华。现实中遇到的或在聊天中所听到的怪事、奇事、开心事、气愤事等都或多或少有故事因子,如果把这些事记下来,通过拼接、粘合、改造、更换背景、借用别人的故事“套子”等就可能获得故事核。
当然,故事是人性碰撞的火花,所谓的“新、奇、巧、趣”,是人性碰撞中产生的“新、奇、巧、趣”,离开了人性,如两只脚的狗,四只角的羊这些怪诞之事,虽然也“新、奇、巧、趣”,但它就不算故事。“高于生活”、“超常性”并不等于故事可以主观臆造,而是要符合生活逻辑,正所谓在“情理之中,预料之外”,细节要真,背景可以“假”。吴伦老师说过:“写必然性的东西,假的能写出真的;有些故事写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但老百姓看了认为是假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有了故事核,如何从中提炼主题那就比较容易了,只有傻瓜才会去写毫无意义的东西,这一点不必赘述。
▲丰国需在讲故事
二、如何强化故事核
没有“点子”就没有故事,但有了“点子”不一定就有故事。强化故事核就是调集所有的创作手段,通过铺垫、烘托、渲染把“点子”突显出来。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通过浇水、施肥、让它温度、湿度适宜时绽放。2000年10月《故事会》海南笔会上,何承伟主编说:“故事核主要有闪光、有冲力的东西。有了故事核应该充分铺垫、想像、发挥、挖掘、丰富、延伸,不能直奔故事核,简单化了。”在2003年12月重点作家笔会上,他又说:“用好故事核非常重要,对于故事核,要珍惜,效果要出来,一篇故事产生效果的地方一定要强化。”笔友浙江故事家赵和松老师说:“对于故事来说,‘点子’确实是重要的。但应该明白,‘点子’只是‘种子’。种子只有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生产出粮食,做出精美的食品;‘点子’同样需要经过作者的想象,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写出优秀的故事。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如果把种子当粮食吃,那肯定是没出息的;对于一个故事作者来说,把‘种子’当‘粮食’吃,不是没出息,而是很可惜。”
故事核的强化是故事的发酵过程,没有发酵,不仅酿不成美酒,甚至蒸不出馒头。因此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各种创作手段,通过增设人物,设置情节,制造冲突等把故事核突显出来。铺垫要充分,火候要到,“好点子”才能出好故事。如,拙作《专职发行员》,故事核就是“乱摊派的杂志,被发行员当废纸卖了”这么一件事,开始构思这篇故事时,情节是这样安排的:领导发现有个乡的发行员扛杂志很积极,为了推动发行工作,把他树为典型,大会给予表彰,并让其介绍经验,最后发行员在酒宴中喝醉了,说出真相。这种由自己“说出真相”来抖落包袱,是静态的,十分平淡,因此第一稿被编辑“枪毙”了。后来我增加了给发行员这个典型拍录像的情节:为了获得真实感,采取暗中跟踪拍摄,最终跟到了废品收购站——抖出包袱。一路上跟踪拍摄,悬念迭出,妙趣横生,故事核得到强化,因此,这篇作品荣获“名胜杯《故事会》优秀奖。
(作者:丰国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