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爱国故事

十一碗中国红

发布时间:2023-06-17 17:58:15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518

故事梗概:六堡茶也叫中国红。十一碗中国红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昆仑关战役故事,一位广西阿姆把自己的儿子许大叶及逃兵排长朱庆山等十人送上了抗日战场,十一人先后在前线英勇牺牲,为国捐躯。老娜把黑色的六堡茶煮得又红又浓,倒满十一只茶碗,然后逐一端起来将茶洒向地面,敬自己的儿子大叶和他的一群战友兄弟一人一碗中国红。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3830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1939年冬天,日军在广西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中国抗日军民奋勇抵抗。在梧州境内,一条通往前线的公路异常繁忙,往前线运送物资的国军车辆,从前线拉回伤员运往后方医院的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黑色的六堡茶
▲黑色的六堡茶

在尘土飞扬的公路旁,一位大娘搭起了一座简陋的草棚,她在草棚子里架起一只柴火炉,火炉上座着一只瓦罐,瓦罐里盛满她亲自提来的山泉水,然后撒上黑色的六堡茶。她将茶汤煮得又红又浓,只要望见有拉伤兵的军车经过,她就提着茶壶端着一摞茶碗,蹒跚地跑到路上,拦住车辆。她会倒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给司机,又去车斗里,给伤兵们倒茶。喝了茶,疲惫的司机又有了精神,伤兵身上的痛苦也似乎减轻了许多,紧皱的眉头渐渐舒缓。

大娘手上不停,嘴里也不停。她一边倒茶一边紧着问大家:“你们认识许大叶吗?他是我儿子,也在前线打仗。你们知不知道他的消息?”遗憾的是,被问的人都在摇头。有人问她,她儿子是哪个部队的,她答不上来。

大娘并不气馁。拉伤兵的车辆一趟一趟地过,她一趟趟地上前拦车、倒茶、询问。许多的日子过去,她一直没有得到有关儿子的消息。

这一天,天黑下来,路上的车辆变得稀少起来。大娘已经有经验,到晚上很少有拉伤兵的车辆经过,劳累了一天的她便封闭炉子,准备休息。

就在这时,棚子外人影晃动,走进来一群人。领头的一人手臂缠着绷带,用纱布将手臂吊在脖子上。大娘一看,认出是伤兵,赶紧拉出几条板凳请大家就座,一边将刚封的炉子打开,一边热情地打招呼:“孩子,受伤了?你们干嘛不坐车,要自己步行?”

吊着胳膊的人说:“轻伤,自己能走。”

“累着了吧?快坐下歇歇,我给你们烧茶。”大娘一边往瓦罐里倒泉水,一边拿眼睛瞟这群人,她发现了不对劲:从他们身上衣服的颜色和款式看得出来,应该是国军士兵,但他们的衣服怎么都反着穿呢?领章也撕下来了,没有一个人拿枪。难道他们怕别人认出他们是当兵的?

为首的人在板凳上坐下,问:“阿姆,你这里有吃的吗?给我们弄点吃的吧。”

大娘摇了摇头,眉头渐渐皱起来。

旁边一个大高个,有些不高兴了,说:“好歹我们也是从前线打鬼子回来的,让你给点吃的都舍不得?我在对面的山洼里望到你中午还做饭吃来着。你这里怎么可能没吃的?”

大娘盯着他,沉着脸问:“中午就在对面的山洼里,天黑了才出来。你们是白天不敢露面,怕被人发现了?你们是逃兵吧!”

大高个有点心虚,干瞪着眼不说话,本能地低下了头。

为首的倒还沉着,笑着说:“阿姆误会了,我们不是逃兵,我们是被换防下来休整的。”

“换防下来休整?”大娘头摇得像拨浪鼓,“我这些日子守在这路边,什么情况不了解?前线吃紧,只有往前线去的兵,没有从前线回来的兵。回来的都是受伤的。你们这十个人,除了你受了伤,谁不是好手好脚?”

为首的人有些尴尬,张了张嘴,说不出话。

大高个不耐烦了,说:“你别管那么多!就算是逃兵,我们也是在生死线上打过滚的,让你给点吃的不过分!你不给,我们自己找!”说着话,他就往里走。他的行为带动了其他人,好几个人跟了过去。

棚子里简陋得一目了然,一张床,几条板凳,一张破木桌,外加一堆柴火一竹篓茶叶。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如果有吃的,也应该在床底下。大高个弯腰到床底下找,拉出一个米袋子,里面装了小半袋大米。他兴高采烈地提着米袋子走回到火炉旁。

另外一个士兵还不罢休,掀开床上的被褥,看能不能找到几块大洋。结果,没找到大洋,却发现一封信。他抽出信笺,就着棚内昏黄的灯光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赶紧拿着信跑回来,将信递给了受伤的人。受伤的人就着灯光将信看了一遍,很简短的信,几句话:

妈妈,我们正在和日本人打仗。您放心,我很好,我会保护好自己。等我们将日本鬼子赶跑了,我就回家。真的有点想念家里的六堡茶,我们在前线,没有茶喝,等我回家,我要好好喝个够。您的儿子:许大叶。

大高个提着米袋子正想往炉子上的瓦罐里倒大米,受伤的人看完信,赶紧喝住了他:“树青,别倒!将米还回去!”

叫树青的大高个不满了,说:“排长,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再不填填肚子,怎么赶回家去?”

排长厉声喝斥:“不能动这位阿姆的东西,她是许大叶的妈妈!”

众人都怔住了。还在搜寻东西的赶紧住了手,退了回来。

大娘也怔住了,问:“你们认识许大叶?”

排长点了点头,说:“他是我的兵。”

“你的兵?你是他的排长?我儿子他怎么样?人在哪?”大娘一迭连声地问。

排长咬着嘴唇,低下了头,好半天才低声说:“他,不在了。”

大娘的身子晃了两晃,两行眼泪滚淌下来,她喃喃道:“我知道他的情况不好,不然,就不会叫人家给我写信。他是会写字的,他要是好好的,就会自己写。我猜,他是不是受伤了,手拿不了笔了。听说从前线回来的伤兵都要从这里经过,我来这里守着,就是想打探他的消息。想不到他,他……和他爹一样,都死在了战场。”

众人都低下了头。大家都记起许大叶临死时的情景:他胸口中弹,倒在排长怀里,说一句话嘴巴里就有血往外冒,他说:“我这一死,我家就只剩下老娜一个人,别让她知道,她会伤心的。”排长搂着他,问:“老娜是谁?”许大叶说:“就是我妈妈。你帮我写封信吧,告诉她,我……很好,我……想喝……她煮的……六堡茶……”说完这席话,他便咽了气。排长这才给许大叶妈妈写了这封信,想不到,现在,这封信又回到了他手里。

排长有些不解,问:“阿姆怎么认出这信不是你儿子写的?你认出笔迹了?”

大娘摇了摇头:“我不识字。信是我让邻村的教书先生念给我听的。但是,我们这里的人叫母亲是叫老娜,不是叫妈妈。听了开头两个字,我就知道,信不是他写的,他出事了。我希望他只是受了伤,哪知道……”

棚子里一片沉默。

还是那个叫树青的打破了沉默,他对大娘说:“阿姆,既然你是许大叶的妈妈,就好说了。我们是许大叶的战友啊,看在我们和你儿子一起出生入死的份上,你总得让我们吃点东西吧。”他提起米袋子,又想往瓦罐里倒。

哪知道大娘一把夺过米袋子,瞪圆了双眼,厉声说:“你也配当我儿子的战友?我儿子是战死的,你是逃兵!我有粮食,也要给那些上前线的人吃,绝不会给逃兵吃!”

众人的脸上都很羞愧,排长的脸更是胀成了猪肝色,他结结巴巴地说:“我们也是没办法。我一个排三十个人,死了二十个,只剩下我们。再打下去,只怕一个都剩不下了。这些都是我的老乡,我不将他们带回来,没法向他们的父母交待呀。”

大娘冷笑:“逃回来,就能向父母交待了?当兵的都逃了,谁抵抗日本人?让日本人打到你家里,你的父母往哪里逃?”

排长哑了口,像个树桩杵在那里,大睁着双眼看着眼前的大娘。

大高个又渴又饿,还是惦记吃的。他见大娘不给大米,而破木桌上放着两只茶碗,碗里各盛着半碗茶,他便走过去,端起一碗。碗沿还没碰着嘴唇,大娘看见了,一巴掌挥过来,茶碗应声落地,“砰”地一声摔碎了。

“你——?”大高个又惊又怒,“吃的不给也就罢了,茶也不给喝一口?”

“你不配!”大妈指着桌上还剩下的那碗茶,那茶汤那么红艳,她说,“你知道这是什么茶吗?六堡茶!也叫中国红!你一个逃兵,连中国人都不配,还配喝这中国红?

排长咬着嘴唇,咬得那么用力,嘴唇都渗出血来,他说:“阿姆骂得没错。我们广西兵,向来被称为狼兵,没有软骨头。我们这样逃回来,算怎么回事?真的要让日本人打到我们家里去,我们现在能逃,将来,我们的父母往哪里逃?”

没一个人答得上话,大家都低下了头。

排长渐渐昂起了头,声音也大了许多,他说:“我朱庆山不能当这逃兵,我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得回去,捡起丢在山洼里的枪,跟鬼子拼命!愿意的,就跟我走!”

他率先走出棚子,渐渐地,其他人也跟了上去。一群人在夜色里蹒跚着往前线的方向而去。

大娘抬起手张开嘴,想喊他们,但想一想,她也不能确定,这些人会不会真的上前线去。她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第二天,大娘照常煮茶,拦车,给司机和伤兵送去热气腾腾的中国红。不同的是,她除了爱怜地摸摸那些伤兵的脑袋,再也没说一句话。

许多的日子,大娘一直守在路边,天天做着同样的事情。

半个月后,传来昆仑关大捷的消息,这消息振奋人心,日本鬼子终于败退了。马路上有了从前线撤回的国军队伍,他们走得雄纠纠气昂昂。

昆仑关战役遗址
▲昆仑关战役遗址

大娘忙着给凯旋而归的士兵送茶,她又开始打听了,逢人就问:“你们知道朱庆山的消息吗?还有一个叫树青的,不知道姓什么。”她问了很多人,大家都说不知道。大娘眼里的光渐渐地暗淡下去,她想,那群人终究还是没去前线。

当最后一批国军从她的棚子前经过时,她还是端着茶水,上前拦住了那个骑在马上的军官,她问:“你知道朱庆山吗?还有一个叫树青的。”

军官勒住了马:“您是他们什么人?”

“不是什么人。只是,他们想向我讨一碗茶喝,我没给。我就想问问,他们值不值得喝我这中国红。

“值得!当然值得!”军官从马背上跳下来,正色说,“他们一群十个人,开始当了逃兵,最后自己又回部队去了。他们将功折罪,主动要求当了突击队员,清除了敌人好几个拦路的火力点。只是……他们一个都没……活着回来。”

十一碗六堡茶
▲十一碗六堡茶

大娘身体晃了两晃,眼泪淌了下来。她踉跄着走回草棚,在桌子上一溜摆下了十只茶碗,想了想,又添了一只。她将桌上的十一只茶碗都倒满茶,然后一只只碗端起来,缓缓将茶洒向地面,她大声说:“朱庆山,你是好样的,阿姆敬你这碗中国红!”“树青,你是好样的,阿姆欠你一碗饭,也欠你这碗中国红!”

碗里的茶一碗一碗倒在地上,大娘捧起了最后一碗茶,大声说:“大叶,我的好儿子!老娜敬你这碗茶!你有一群好兄弟,老娜为你高兴!”

那位军官和马路上的士兵都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没有人喊口令,大家都情不自禁双脚一碰,朝着大娘,朝着大娘洒茶的地方,敬了一个军礼。

发表/获奖记录:2022中国故事节-首届广西梧州六堡茶故事会(成人组) “中国好故事” 。

(作者:方光晴)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十一碗中国红.pdf
相关内容
  • 茶韵 陈记六堡茶的品牌故事

    茶韵 陈记六堡茶的品牌故事

    徐国海创作的《茶韵》讲述了陈记六堡茶及品牌创始人陈大合的四个故事。①陈大合用老茶婆为孙聚才的夫人治病,与孙老爷结缘。②孙老爷投资兴建茶厂,邀请陈大合制茶,陈大合不负厚望,“陈记六堡茶”享誉八方。③孙老爷安排陈大合出游,暗度陈仓,想称霸一方茶界,六堡茶失去原有的韵味。④陈大合剁手指不愿与恶人为伍,携家人远走高飞。孙老爷被仇家所杀后,茶厂充公,梧州新县长请陈大合当厂长。

  • 茶盒里有钱

    茶盒里有钱

    眼下正是“六堡茶”新茶上市的时节,六堡茶喝了能降三高、对胃好,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冯成福惦记着父亲的茶快喝完了,走进茶叶市场买了一盒六堡茶。无独有偶,春江菜场卖肉的朱大因为抽签选摊位的事情走“后门”,给冯成福家里送了一盒六堡茶,还有两条黄金烟。两件事凑到一块发生了什么误会,上演了怎样的廉洁家风故事呢?

  • 茶香万里

    茶香万里

    广西人李大鹏在浙江开的茶楼意外失火,一仓库茶叶烧的烧、废的废,损失惨重。搜寻一番,在办公室的柜子里翻出一盒二十年陈的白虎牌六堡茶。李大鹏和妻子用这饼老陈茶煮茶慰劳帮忙救火的街坊邻居。茶香四溢竟吸引来路过的福建客商罗青,他品茶后对六堡茶赞不绝口,并高价买下了剩下的半盒陈茶,不久后又托李大鹏找白虎牌老陈茶。

  • 龙井茶的传说 西湖龙井的历史由来

    龙井茶的传说 西湖龙井的历史由来

    龙井茶是杭州的一绝,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第三次南巡杭州时,畅游龙井后题胡公亭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几千年间,关于龙井茶的传说纷繁。西湖龙井的背后,有一则赞美劳动人民心地善良、任劳任怨美好品质的故事。

  • 赵尚志的故事 “虽九死犹未悔”的赵尚志

    赵尚志的故事 “虽九死犹未悔”的赵尚志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代表人物之一,是抗日民族英雄。他在创建抗日武装中功勋卓著,面对日本侵略军顽强战斗,面对组织的误解忍辱负重,在敌人监狱里宁死不屈,直到血洒疆场。赵尚志将军的躯体被日寇扔进松花江,头颅被敌人割下,建国后在长春般若寺被发现,后安葬于辽宁朝阳。民族英烈魂归家乡,受到人们永久的敬仰。

  • 别出心裁的雅拒

    别出心裁的雅拒

    中秋节放假,建设处处长李磊到老同学家喝茶,没想到这位老同学做起了政商间的掮客,送给他一幅名家书画作品和一张王总的名片。面对王总的厚礼“雅贿”,李磊和在文联工作的妻子通过“雅拒”把这幅名家真迹《齐白石虾图》完壁归赵。

  • 爷孙茶

    爷孙茶

    六堡茶最早也叫“爷孙茶”,所谓“爷孙茶”,意为爷爷做的茶留给孙子喝,是指年代久远的农家茶,有“三年药,十年宝,五年丹”之说。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盯上了六堡茶,汉奸文老板为虎作伥,企图协助远藤窃取爷孙茶的制作工艺,广东收茶客商、广记老板阿山为了保护中华制茶工艺及文化,与这些强盗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 李时珍和六堡茶

    李时珍和六堡茶

    六堡茶的名字源于明代神医李时珍,李神医对苍梧六堡镇产的六堡黑茶推崇有加,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有相关论述。李时珍和六堡茶的故事缘起李时珍一次在岭南地界的苍梧地区走访中暑。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