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故事共1459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
▲伯牙鼓琴的插画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叫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琴师。伯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是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客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在蓬莱岛上,伯牙举目眺望,只见远处的高山巍峨挺拔,瀑布飞泻而下,十分壮观。听着大自然中和谐动听的声音,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伯牙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天夜里,伯牙独自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一首曲子弹完,他忽然听到岸上有人拍手称赞道:“我在你的琴声中,先是仿佛看到了巍峨的高山,过了一会儿,又仿佛见到了飞流而下的瀑布。”
伯牙听后兴奋极了,他激动地说:“知音!你就是我的知音哪!”
那个听琴的人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上再无知音,于是把自己的琴摔得粉碎,发誓再也不弹琴了。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先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高山流水文言文翻译】大凡贤德之人的品德,是有办法了解的。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攀登高山的志向,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高山一样巍峨。”不一会儿,琴声表现出随流水奔流的志向,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流水一样激荡。”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仅弹琴是这样,寻求贤德的人也是这样。即便是有贤德的人,如果不以礼相待,贤德的人怎样尽忠呢?这就如同御手不好,良马也不能跑千里远一样。
▲高山流水图片
高山流水什么意思
高山流水也说“流水高山”,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正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另有《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来用“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伯牙鼓琴的道理/高山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高山流水”告诉我们知音难觅、知己或知音珍贵的道理,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代寓言故事,故事中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两人因此成为知己。但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没有他的知音,于是将自己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是难得的,因此要珍惜与我们的朋友之间的友谊。
故事内容扩展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他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擅长弹七弦琴,技艺高超,又是一个作曲家,人们尊称他为“琴仙”。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