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名人故事

老子观道

发布时间:2024-09-25 14:46:17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192

故事梗概:老聃在京城任官期间,常去小酒肆与掌柜郁卫饮酒。大臣公孙叔曾救过郁卫,由于看重他的人品,把儿子公孙齐托孤给郁卫。公孙齐长大后与郁卫因财产争执,老聃见证并劝和。最终,郁卫与公孙齐分家,郁卫儿子成才。公孙齐挥霍无度后落魄,郁卫助其复起。老聃通过此事阐述“道”的多样性,公孙齐在其指导下悟道。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3902字,阅读时长约16分钟。

老子像
▲老子像

老聃因为学问好,被周灵王任命为管理藏书的官员。这对老聃来说是如鱼得水,因为他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学问了,而且京城人物驳杂,也给他提供了检验自己学问的机会。

城中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酒肆,掌柜的叫郁卫。“郁”是酒的意思,卫才是他的姓,老头以前在宫中做过专司酿酒的“郁人”之职,有一次因为喝酒误事,被赶出了宫。后来他开了这家酒肆,还是爱喝酒。老聃喜爱他活得率真,便经常过来喝酒,有时店里不忙就请他作陪。郁卫每次都喝得尽兴,但酒醉心明白,酒钱是从没少收。

这天,老聃又来到酒肆。大清早的,郁卫已经喝得两眼茫然了,见了他,将他拉到桌前坐下,问:“先生,听说你学问很大,我想问一个问题。”老聃一听是问学问,便正襟危坐,说:“请讲。”郁卫思量了半天,却不知是喝糊涂了还是觉得问题难以启齿,最后叹气道:“算了算了,不说了。”

老聃暗自好笑。正这时,有个少年公子冲进酒肆,手指郁卫怒喝道:“老匹夫,你休要欺人太甚!”郁卫一看来人,竟惶恐站立,恭恭敬敬地要施礼,那少年公子却一步闪开,口中喝道:“老匹夫,少要惺惺作态,我是特意来告诉你,你要还这样恶仆欺主,我便去令尹府告你!”说罢,便又气冲冲地走了。

老聃不明就里,问郁卫:“这年轻人是谁?怎如此蛮横?”郁卫叹道:“这便是我家主人公孙齐。”

原来,郁卫当年在宫中喝酒误事,险些被君王砍去两条胳膊,是大臣公孙叔替他求了情,才仅被赶出宫而已。郁卫开了这家酒肆后,公孙叔也多有关照。有一天,公孙叔夫妻突然抱着刚满两岁的儿子公孙齐来酒肆,说自己得罪政敌,夫妻命不久矣,请他将公孙齐养大。郁卫满口答应,但妇人却有些不放心,要他立下誓言,而作为报答,他们将把所有家业赠送与他。郁卫不愿趁人之危,但为了让妇人放心,当即发誓愿为家奴,将少主养大。

不久,公孙叔夫妻被害,府邸充公,好在郁卫有这间酒肆,靠着这个营生抚养公孙齐。郁卫考虑到自己年过四旬,担心死后无人照料孩子,于是娶了妻子,生了两名家生子。那段时间很是难熬,好在后来新君上位,归还了公孙叔的宅院及一部分财产。当时公孙齐还年幼,自然是郁卫保管了这笔财产。

公孙齐渐渐长大,也越发不服管教,后来更是结识了一群浪荡子弟,羡慕他们出手阔绰,挥金如土,便要求郁卫归还财产。郁卫担心他拿去挥霍,说这笔钱是用来给他娶妻生子的。哪知他说自己早已相中一名女子,要与她成亲。郁卫满心喜欢,结果一打听,那女子虽然生得美丽,但名声不佳,不仅花钱如流水,还与几个男子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郁卫百般劝阻,结果今早二人就发生了冲突,公孙齐不念养育之恩,一口一个老匹夫,令他很是难受,借酒消愁时,见到老聃,想询问自己的对错,可又觉得没法说出口。

老聃自然听得出郁卫此话的真假,对他有些同情,只是也觉得公孙齐应该只是少年天性,本性并不坏,否则只要以恶仆欺主为名报官,以周礼的严明,郁卫必然有大祸。他想了想,便劝道:“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作为长辈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都心平气和一些吧。”

晚上,老聃正挑灯夜读时,有人敲门。家人来报,说是一位叫公孙齐的年轻人来拜访。老聃想了想,说:“今天太晚,就不见了,你让他留下地址,明早我登门拜访。” 

第二天一早,老聃果然来到公孙齐家。郁卫早已在门口等候了,他身旁站着两名相貌酷似他的年轻男子,虽是仆人装束,但体形健硕,英气逼人。郁卫说这是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年轻人向老聃施礼。老聃见他们礼数周到,笑问:“你们可曾读过书,可曾习过武?”

“回先生,我们沾了主人的光,识得几个字,也练过些拳脚。”

老聃很是满意,夸赞了几句。这时,公孙齐匆匆跑来,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礼,面带羞愧地说:“昨天不知先生在酒铺中,让你见笑了。晚上回来才听说是老聃先生,小子倍感羞愧,便想着连夜去请罪,却没想天色已晚,错上加错,万望先生原谅。”老聃笑着摆摆手,说:“不怪不怪,年轻人若无气性,那国家也就失去朝气了。”

宾主落座后,郁卫端来酒水,与两个儿子在后面束手而立。闲聊几句后,公孙齐叹说:“先生,我自幼习文练武,并非凶横之人,如今做出那失了礼数的事,都因我心中委屈啊。”

原来,公孙齐心中虽然十分感激郁卫将自己养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郁卫之所以会抚养自己,是因为当年父亲公孙叔对他有恩在先,否则他没了两条胳膊,也就不会有后来开酒肆和托孤的事。

老聃点头,说:“不错,事有先后,我认同。”

公孙齐又说:“托孤之时,我家的产业还在,他成为家奴,可以说他是自愿的,也可以说他是受了我父母的钱财而卖身的。”

身后的郁卫满脸委屈,想要开口辩解,但又不便开口。老聃再次点头,说:“你这样想也不无道理,毕竟没有人证物证。”

“之后,我家被抄,全靠他酒铺买卖生活,这个我得认,那段时间确实太苦了,这也是我一直隐忍,没有与他彻底翻脸的原因。但后来君王归还了家业,具体归还了多少我却不清楚,因为一直都是他管着的,而且,他说账目已经被烧了。”

老聃用不解的目光看向郁卫。郁卫苦笑说:“公子,你八岁时在屋里玩火,险些酿成大祸,忘了吗?”

“怎会那么巧,正好烧了账目?”公孙齐冷笑道,又转头对老聃说:“这些过去的事真真假假,记忆也有所错乱,不说也罢,但现在我已成年,他为何还拿着那笔财产?说什么担心我挥霍无度,可那是我的,他凭什么横加阻止?”

郁卫早已泪流满面,说:“先生,我就是想让主人活得好一些,他还年轻,不知道世态险恶。”

公孙齐向老聃施了一礼,说:“先生,主仆之间闹成这样,已无继续下去的必要了,恳请先生为我作证,今日我便与他一家三口划清界限,从此各不相干。”

老聃又点头,说:“确实,同在一个屋檐下,主仆分心,是要分了。郁卫,家产是他的,自然是要分文不差地还他的,但公孙齐,郁卫养大了你,这份恩情折价三百金如何?”公孙齐有些犹豫,说:“我愿给他五百金。”

郁卫有些幽怨地看了一眼老聃,他没想到老聃竟然根本没劝解,反而似乎还希望这个结果一般。只是事已至此,无力回天。当下在竹简上写下解约文书,双方立字画押。老聃拿着契约,问:“我这当证人写上名字,这事可就成定局了,你们都想清楚了吗?”郁卫老泪纵横,哽咽无语,公孙齐也有些失落,半晌,拱手道:“请先生落笔。”

次日,老聃再去酒肆,郁卫已经是自由身了。郁卫有些喝多了,埋怨老聃怎么不劝劝公孙齐,随后他又苦笑起来,应该是明白公孙齐主意已定,谁劝都没用的。郁卫老泪纵横,说:“先生,如今压在肩头上的担子没了,为何我反而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了?”老聃笑道:“怎么会没有意义,你两个儿子脱离奴籍,且文武双全,日后必有成就,难道你不想活着看到他们风光的时候?”郁卫眼睛一亮,随后又黯然下来,叹道:“我那对儿子确实不错,只是如何让别人知道他们的才能呢?”老聃说:“城中正在募兵,你让他们去报名,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出人头地的。”

郁卫相信老聃,便带着两个儿子去了募兵处。募兵的官长见二人相貌堂堂,又文武全才,当场便任命为新兵队正副队长。待到新兵训练结束,老大已是十夫长了,老二却因缘巧合做了幕僚。从此,二人一路攀升,数年后,老大已当了将军,老二则成了君主的心腹。

郁卫虽然父凭子贵,却还一直开着酒肆。这天,老聃来到酒肆,见郁卫面带愁色,问起原因。胡卫叹了口气,说:“我见着公孙齐了。”

原来,公孙齐手中有钱后,整日呼朋唤友,挥金如土,之后又迎娶了那名妇人。妇人奢靡成性,最爱攀比,时间一长,他囊中羞涩,不得不变卖家产。妇人不思反悔,反而埋怨公孙齐无能,最后更是唆使他变卖了房产。结果房子一卖,妇人拿着钱突然就消失了,公孙齐只得流落街头,靠乞食为生。

老聃问:“听你的意思,是准备救济他?”郁卫为难地说:“给他钱财,难保他又会挥霍掉。先生,我想让我家老二向君主举荐他做官,这样他既有了收入,也有了管束,你看可行否?”老聃微微一笑,说:“你都想到该怎么做了,又何必问我。”

过了一段时间,公孙齐突然来藏书阁拜访老聃。一见面,公孙齐便倒头就拜,口中称道:“多谢先生活命之恩。”老聃诧异地问:“你谢我作甚?”

公孙齐说自己流落街头,生死一线时,郁卫突然找到他,说前些天老聃看他街头乞食,心中不忍,就让自己的次子去君主那里举荐他做官。现在,君主已经答应了。官的品级虽然很小,但对公孙齐来说无疑是活命之恩,所以上任第一天,他便来拜谢老聃了。

显然,郁卫是不愿公孙齐心中有负担,便将功劳推给了老聃。老聃一笑,将事情的原本说了出来,又说:“你先前说郁卫是先受了你父亲之恩,才愿意收养你的,可他仅是一个酿酒的小官,你父亲为何愿意救他?显然,是他的人品和道德先打动了你父亲的缘故。后来,你父亲托孤,他自愿卖身为奴,这说明你父亲并没有看错人。你看,你的错误就是没想到这上面去啊。”

公孙齐听罢,愣了半晌,随即恭恭敬敬地行了弟子礼,说:“多谢先生指点。”

老聃哈哈一笑,一挥袖子,公孙齐猛地发现,自己竟还在家中,身边坐着老聃。他一试酒杯,酒还是温的,一时间茫然了,这是做了场梦?回过头来,身后的郁卫也是一脸茫然,显然一时也不知这是现实还是梦境。

老聃一笑,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是开始,也就是说,我们每向前走一步,就意味着会发生无数种可能,你们刚才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愿意,我可以让你们看到更多。”

公孙齐连忙求饶,说后悔药吃上一次就足够了。随后,他转身向郁卫跪拜,恳求他的谅解。郁卫从梦中醒来,满脸笑容地搀扶起他。

后来,郁卫的两个儿子脱离了奴籍,虽不似梦境中那般风光,也自有一番造化。而公孙齐追随老聃治学,虽然没有成为大贤,但老聃却说他得了属于他自己的道,是很了不起的。

再后来,老聃这种观道的学问传到了庄子那里,庄子更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发表/获奖记录:2024中国故事节曲仁里老子故事会推荐“中国好故事”。

(作者:吴宏庆)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老子观道.pdf
相关内容
  •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 孔圉不耻下问的典故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 孔圉不耻下问的典故

    不耻下问的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孔圉和孔子一样虚心好学,人们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弟子子贡听说了不服气,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孔圉勤奋好学,从来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孔圉不耻下问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开始学起,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

  •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名御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讲述了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请孔子来评理,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辩日启示我们,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要敢于提出质疑和探求客观真理。要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的学识不足。

  • 无为无不为

    无为无不为

    泰康大街一东一西有全城最出色的两家小龙虾馆——东泰龙虾馆和西康龙虾馆,两家馆子无形中就有了竞争。西康龙虾馆老板营销手段层出不穷,龙虾品质做的越来越差。东泰龙虾馆的老板喜欢研读老子经典《道德经》,知足向善,在龙虾本身质量上勤下功夫,最终无招胜有招,赢得了广大食客认可。

  • 学会放权

    学会放权

    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故事启示我们,要学会放权管理,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借助大家的力量,行事就会顺利而有序。

  • 明山宾卖牛故事 明山宾诚实无欺

    明山宾卖牛故事 明山宾诚实无欺

    明山宾卖牛的故事讲述了山宾家贫卖牛换粮的事情,买卖已成交,却把牛曾经生病的事以实相告买主,结果买主要求退还了部分货款。明山宾诚实无欺的品德令人敬佩,山宾卖牛的故事,对于今天那些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以假混真的投机者,造假的经营者们是很有教育和启示意义。

  • 太清宫的镇宫之宝

    太清宫的镇宫之宝

    故事围绕鹿邑太清宫的镇宫之宝老子亲书《道德经》展开,讲述了宋真宗时期,钦差丁渭逼迫太清宫道长无为交出真迹未果,布衣李建中假造经帛解围。丁渭携假经帛回京,引发权臣争夺,最终献给皇上。皇上写赞文立碑,将《道德经》赐还太清宫,无为视其为真迹珍藏。“五鬼”因《道德经》真迹产生隔阂,最终遭皇上下旨彻查垮台。

  •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春秋时代的孔子曾向七岁的神童项橐拜师学习,项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以拜孩童为师为耻,其举动也被天下人称赞。古圣贤尚且如此谦虚好学,我们更应该见贤思齐。

  • 最高尚的事情

    最高尚的事情

    年事已高的富翁想从三个儿子中选择一个最高尚的人来继承全部财产。经过游历考察,他认为诚实的大儿子、见义勇为的二儿子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而能够以德报怨、有宽容心的小儿子让富翁最满意,成为了财富的继承者。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