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三字经故事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23-08-06 00:50:15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946

故事梗概:孟母三迁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一书,也叫做“孟母择邻”“慈母择邻”“择邻而居”,讲述了大思想家孟子的母亲为了改善他的成长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教育意义很大,启示我们,环境是孩子成长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1461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

孟母三迁的故事配图
▲孟母三迁的故事配图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择邻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一看见送葬出殡的人,就跟着他们学哭丧祭拜的动作。孟母看见后,觉得这样会影响孟子的成长,便把家搬到市场旁。

可不久,孟子又把小商贩的叫卖声学得惟妙惟肖。孟母又搬了一次家。

这次的邻居是个屠夫,孟子学人家杀猪。最后,孟母决定把家搬到一所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认真学习。

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很生气,她剪断织布机上的布,并对孟子说:“孩子,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中途放弃就等于前功尽弃呀!

这件事让孟子深有感触,从此他开始发愤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代儒学大家。

孟母三迁小古文/孟母三迁的故事原文及翻译

汉·刘向《烈女传·卷一·母仪》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节、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礼仪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这里。等到孟子长达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孟母三迁在三字经中是如何描述的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为选择邻居而搬家,孟子逃学,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正在织的布剪断,以此来教育他学习是不可以中断的。五代时期,有个叫窦燕山的人,家教严格有方,他养育教导的五个儿子都取得了成就,声名远传四方。

孟母三迁的故事图片
▲孟母三迁的故事图片

孟母三迁的意思/孟母三迁择邻而居是什么意思

孟母三迁指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也叫作“孟母择邻”、“慈母择邻”、“择邻而居”。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另有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孟母三迁的故事的启示/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孟子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声名远扬,除了他自己的努力,还和家长的严格教育和良苦用心分不开。孟母深知环境对儿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了改善孟子的成长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内、外两重因素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少年儿童的成长也不例外,其天赋秉性与是否刻苦用功是起决定性的内因,而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影响,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是孩子成长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而恶劣的环境则可能使孩子也跟着学坏。

故事内容扩展

孟子(约前372-前289),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生从事私人讲学,并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因他的政治主张不被接受,晚年回到家乡与弟子从事著书立说,最终成就了《孟子》一书。

孟子画像
▲孟子画像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pdf
相关内容
  •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 孔圉不耻下问的典故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 孔圉不耻下问的典故

    不耻下问的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孔圉和孔子一样虚心好学,人们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弟子子贡听说了不服气,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孔圉勤奋好学,从来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孔圉不耻下问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开始学起,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

  • 闻鸡起舞的故事 祖逖闻鸡起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闻鸡起舞的故事 祖逖闻鸡起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东晋时名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讲述了祖逖和好友刘琨志趣相投、矢志报国,两人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的励志事迹。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一千多年来被传为美谈,勉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闻鸡起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只要有刻苦拼搏的精神,任何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成功。

  • 常羊学射 常羊学箭的故事

    常羊学射 常羊学箭的故事

    常羊学射的故事也叫“常羊学箭”“常羊射箭”,作者是明代刘基,主要内容讲的是常羊跟屠龙子朱学习射箭,屠龙子朱以楚王骑射打猎的故事说明了射箭的道理。常羊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确定一个主要目标。三心二意是学习的大忌。

  • 周恩来总理的自我改造观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总理的自我改造观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是党和人民的光辉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总理的名言,出自《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加强道德修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学习,不断自知自省,反复改造,不断革命革新。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坚持学习到底、改造到老,保持自身较高的免疫力,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政治任务。在自我改造的途径和方法上,周恩来认为首要的是读书学习。

  • 活到老学到老的故事 晋平公炳烛而学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活到老学到老的故事 晋平公炳烛而学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晋平公炳烛而学的故事也叫“活到老学到老”,是一个有关学习的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晋国国君晋平公七十岁的时候学习,并受到大臣师旷鼓励的学习例子。晋平公炳烛而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我们多大岁数,只要我们想要学习,都不算晚。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只有经常学习,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活到老学到老也成了一句平凡而意境远大的经典语录。

  • 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凿壁借光故事启示

    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凿壁借光故事启示

    凿壁偷光的故事也作“凿壁借光”,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西汉的匡衡,讲述的是匡衡家中贫穷没钱买灯烛,在墙壁上凿个洞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凿壁偷光匡衡最后成为了大学问家、官至丞相,因犯错被免官为民,病死家中。凿壁借光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充实自己。

  • 悬梁刺股的故事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故事简短

    悬梁刺股的故事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故事简短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的孙敬和战国时期的苏秦,悬梁刺股的故事也叫作“头悬梁锥刺股”,分别出自《太平御览》《战国策》,讲述了孙敬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防止犯困打盹、勤奋学习,最后分别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的事迹。悬梁刺股启发我们,只有对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 程门立雪的故事简短 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简短 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讲的是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被传为佳话,程门立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求学路上,尊师重道、虚心求索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没有多少人会对粗俗无礼、骄傲自满者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