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故事共1503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
▲乾隆皇帝题名的坛石寺
坛石寺位于瓶窑镇石门。寺院南望笔架山、东临狮子山、西有白鹤山、北枕状元山、四周群山环绕,风景优美。
坛石寺原名灵石寺,后叫坛柘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塘栖行宫后,趁随行不注意,换了身便装偷偷溜出了行宫,视察运河的水运情况。这码头,乾隆皇帝也没发现什么不妥的地方,眼见时间还早,竟上了条小船,沿河而行。没想到,两岸景色迷人,乾隆皇帝一时忘了时辰,竟然到了瓶窑境内的石门。恰巧,坛柘寺传来了钟声,乾隆皇帝本是好佛之人,便上岸循声而去。
再说的主持坛柘寺是个得道高僧,他正闭目诵经,突然之间打了个激灵,知道有贵客进门,当即率领僧众责寺门外恭迎贵客。
乾隆皇帝刚走到寺外,主持见他气宇轩昂,便双手合十相迎。乾隆皇帝觉得奇怪,问:“大师,众僧相迎,可有喜事?”
主持恭身回答:“施主,能立于世,便是喜事!”
乾隆皇帝哈哈一笑说:“立于世,何喜?”
主持念了声阿弥陀佛说:“传佛法,诵皇恩,观天下大统,祝百姓安康。”
这话说到了乾隆皇帝的心里,他点了点头,跟着主持到了寺内。参拜了佛祖后入座奉茶后,乾隆皇帝说:“大师,刚才进门,见上挂牌匾,不知何人所书?”
主持叹了口气说:“不瞒施主,本寺香火不盛,牌匾乃村中先生所书。”
乾隆皇帝刚想说什么?主持念了声阿弥陀佛,起身相求说:“恳请施主帮本寺重写寺名,弘扬佛法!”乾隆皇帝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主持大喜,忙让沙弥取来笔墨伺候。乾隆皇帝提笔沾墨,心想北京也有“坛柘寺”,而地方的寺名怎能和京都的相同,于是大笔一挥,“坛柘寺”被改成了“坛石寺”。 主持觉得奇怪,刚想说字写错了,没想到乾隆皇帝将笔一扔哈哈一笑解释说:“石,不管风雪刀霜,万年不腐,这不正中了法师‘立于世’的愿望么!”
此话一出,主持忙跪地叩谢。就这样,“坛柘寺”被改成了“坛石寺”。
也正如乾隆皇帝所说,坛石寺后来历经沧桑,但实在屹立不倒,据《两浙史事丛稿》《平贼纪略》记载,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当地人胡万成曾率众袭击余杭县城,终因清军奸细出卖,被清军围杀在坛石寺,寺院也因此被毁。
▲乾隆皇帝像
坛石寺再次复兴是在民国时期。寿道法师由天台来坛石寺出家。到了1930年,十七岁的黄志风在寿道法师座下剃度出家,法名莲舟。为弘扬佛法,师徒二人决定再建坛石寺。但建寺颇不易,师徒每天穿草鞋,身前挂木鱼,身后背负护法的韦驮菩萨,四处化缘建寺。后来以杭州灵隐寺为建制,参照建成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地藏殿、金刚殿、以及大小数十间辅助房。因此被称为“小灵隐寺”,远近闻名,香火很旺。
文革期间,坛石寺再次被毁无余。唯留三百年樟树和千年枫树各一株,莲舟法师辗转到临海观音寺。1994年,莲舟老法师回到坛石寺,发愿重建,当时就给石门村的吴文山留下6000元钱,让村民尽快重建。老法师说:“钱不够,即使只能造一间茅屋,也要先开始修建。”
1998年,八十五岁的莲舟老法师来坛石寺交代建寺工作,到了1999年9月13日,他说已见到阿弥陀佛,还有两天就要往生。9月15日下午5时半,莲舟老法师真的在坛石寺端坐往生。他的法体在百余名弟子信众护送下,由坛石寺出发到宁波天童寺火化窑火化。火化后,跪在地上的信徒不愿离去,请求火化窑的师傅打开窑门,让再看一眼莲舟老法师,结果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奇迹,有金光、银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闪烁不停,光环显现一朵大莲花,时间长达二十分钟……
莲舟老法师在重建坛石寺中端坐往生后,宁波阿育王寺的证果老和尚不顾年迈,又一直不断地为重建寺院努力。目前坛石寺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等,据悉重建花费近千万,资金全部来源于民间募捐。重建后的坛石寺,被称为“清凉道场、欢喜福地”,将成为杭州上海江苏等江南地区的又一知名景点。
(作者:徐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