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名人故事

宋濂奇谋一举三得

发布时间:2024-09-13 14:50:51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213

故事梗概:大明洪武初,江南洪涝成灾,嘉兴一带运河河堤经常坍塌,灾况最重,百姓叫苦连天。天朝新立,国库空虚,太祖皇帝朱元璋决定不拨赈灾粮!宋濂使用计谋为民谋福,让皇上拨下修筑运河堤岸的银子,既救济了灾民,又改直了河塘,还修建了寺院宝塔。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3996字,阅读时长约16分钟。

宋濂故里金华沿华村村口宋濂塑像
▲宋濂故里金华沿华村村口宋濂塑像

大明洪武初,江南洪涝成灾,特别是嘉兴一带,运河河堤经常坍塌,灾况最重,百姓叫苦连天。太祖皇帝朱元璋接连接到灾情奏章,国库虽然有一些银子,但若要分发各地,也是杯水车薪。便干脆眼一闭,说:“天朝新立,国库空虚,眼下只能减免赋税,不能拨赈灾粮!

这天,宋濂正为江南灾荒的事忧虑,嘉兴知府谢瑶光求见。他知道是为了救灾的事,连忙在花厅接见,谢瑶光一见宋濂,就着急地道:“请大人救我嘉兴百姓!”

宋濂道:“我也正为灾荒之事忧虑,可是天朝新建,江南一带都有灾情,而国库空虚,如何救得了?”

谢瑶光道:“嘉兴一地,堤岸坍塌,也是导致水灾的原因之一!”

原来,京杭大运河如蛟龙飞腾,贯穿嘉兴城,在西门外三里处自东向北转了一个直角的急弯,河道向北折不过百米,又一个直角的急弯折向西行,百米后又一个直角急弯向南往崇德境内而去,因为一连三个急转弯,河水湍急,经常冲垮河岸。

宋濂知道,当年张士诚占据江浙,听从一个江湖术士的话,说他是天上白龙降世,如要登上皇帝位,就要在大运河江浙交界处筑“龙飞”之水。于是,张士诚征集民工,在嘉兴城西门外三里处开筑大运河,把原来一个弯的水道改成了连续三个急转弯,这一下,给来往船只带来了风险,而且每到梅雨季节,大水还经常冲垮河堤,淹没两岸田地房舍,所以人称“白龙潭”。就这样河水泛滥,嘉兴一带就比别处灾情更重。谢瑶光上任后,几次上呈朝廷,要求国库拨银修筑河岸,但因所需费用巨大,朱元璋一直没有同意。

京杭大运河嘉兴段风光
▲京杭大运河嘉兴段风光

宋濂道:“治理运河三湾,确是当务之急,为什么不在民间集资?”

谢瑶光摇了摇头,道:“江浙一带虽为富庶之地,但已连续三年灾荒,百姓连饭也吃不饱,一些村落的灾民甚至准备外出逃荒,何来钱物筹集?”

宋濂皱了皱眉头,道:“既要修筑河堤,又要救济灾民,这两笔费用,朝廷是绝对拿不出来的。”

谢瑶光道:“现在朝廷只减免赋税,不发赈灾粮,若要灾民空着肚子修筑河堤,那更是不能想象啊!”

宋濂沉吟了一会,道:“我有一计,可使皇上拨下修筑运河堤岸的银子,只是救灾赈粮,只怕要府台自己解决了。”

谢瑶光道:“若靠田地收成,最少也要半年,如何让灾民渡过这半年之久?”

宋濂道:“谢大人先回嘉兴,可让人四处放风,说白龙潭蛰伏着一条白龙,兴风作浪,平时摄取日月之光,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夜深人静时,潭中会有两道白光从水面射出,直冲斗牛。”

嘉兴府离京城南京只有百里之遥,所以嘉兴纷纷扬扬的传闻很快传到京城,说嘉兴白龙潭里有白龙蛰伏,双目摄取日月精华,有腾空飞天之兆。

果然,朱元璋马上召宋濂上殿,问他可知道嘉兴现龙之事。

宋濂故意道:“民间传说,都系无稽之谈。”

朱元璋道:“白龙摄日月之光,而日月正是我大明之国号,宁可信其有,爱卿代朕去一趟嘉兴,看看有没有异样端倪!”

其实,宋濂正是利用了朱元璋的心理,害怕有真龙替代了他的大明江山,所以才使谢瑶光回嘉兴四处放风的。而朱元璋信任宋濂,也是有原因的,当年,他起兵不久,势力不是很大,一次,元朝派使者到朱元璋军营,要招降他。那使者对朱元璋说:“你要推翻大元,除非日月并!”

朱元璋平时相信气数,知道太阳和月亮合并是不可能的,便一下泄了气。这时,宋濂冷笑一声,正色道:“我们将军起义师,抗暴元,为的是天下黎民苍生,自有苍天护佑,如要日月并,也很容易!”

元朝使者也冷笑一声:“日月乃天地弘光,又岂是凡人能左右的!”

宋濂喝道:“谁说我们将军是凡人!上苍早有明示,从今天起,我们顺从天意,已将日月合并!”见元朝使者不知所以,宋濂又道,“从今天起,我们义军已将旗号更为明!”

元朝使者想不到朱元璋军中有如此智囊人物,不由大惊,便灰溜溜地走了。

于是,朱元璋听从宋濂的建议,将旗号更改为“明”,一路摧朽拉腐,势如破竹,很快打进了元朝大都北京城,推翻了元朝,接着又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各路义军,建立明朝。

宋濂奉旨出京,来到嘉兴,谢瑶光陪他到城外察看,果然灾情严重,农田几乎是颗粒无收。当时四乡农民都涌进嘉兴城,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饥民。宋濂知道,四乡灾民云集城里,饥寒交迫之际,很容易发生群体抢掠,造成骚乱。这样一来,情况更严重了,便问谢瑶光:“粮仓还有多少存粮?”

谢瑶光道:“连年灾荒,存粮大多已赈济灾民,现存不足百斛!”

宋濂摇头道:“百斛粮食,也是杯水车薪!”

谢瑶光又陪宋濂实地踏勘了大运河。

嘉兴三塔寺
▲嘉兴三塔寺

嘉兴城西门外大运河转弯处,唐代建有龙渊寺,因建有三塔,又名三塔寺,经过战乱,三塔早已没了踪迹,龙渊寺也只剩下断垣残壁。

宋濂看到大运河接连三个大弯,心里暗暗吃惊,想这等险要河津,难怪船只遇险,洪水频发,便道:“唯一办法,就是把河道开直,两岸筑石!”

谢瑶光道:“如果能开通河道,那么三个直角就成了一个,行船风险就小了。这一带主要水涝,都是河岸坍塌的河筑堤,是一笔巨款!”

宋濂道:“河道开直后,如果把新开河道北面的龙渊寺修筑起来……再在寺前重筑三塔!这样,龙渊寺四面环水,门前三塔矗立,必将成为嘉兴一景!”

谢瑶光急道:“宋大人,眼下百姓无粮,河水泛滥,怎么还能顾及建寺院筑宝塔……”

宋濂却只是呵呵微笑。

回到城里,宋濂在驿馆住下,他心头记挂着灾情,傍晚时分,便身着便服,独自在嘉兴城里走了一转,只见大街上灾民成群,而那些茶肆酒楼却人声鼎沸,席无虚座。又见几座寺院香烟缭绕,烧香敬佛的络绎不绝,不由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江南真是富庶之地,虽然灾情严重,但对众多的富商大户似乎没有丝毫影响!”

第二天一早,谢瑶光来到驿馆,见宋濂似乎一副坦然,急道:“大人,嘉兴城里饥民越聚越多,眼下最要紧的,是赈灾米粮……”

宋濂笑道:“既要开河筑堤,又要渡过饥荒,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但嘉兴城中,米粮是不缺的,但都在大户手中!”

谢瑶光摇了摇头,道:“但这些富户是不会无缘无故拿出粮食来救济灾民的!”

宋濂道:“谢大人可贴出告示,制止灾民出逃,就说府衙马上就能解决灾民口粮。关于开直河道,修筑河岸一事,虽然天朝新立,国库不丰,但这样既益水利,又利交通的民生之大事,朝廷岂能坐视不管!谢大人可以马上招募民工,着手准备开直河道,修筑河堤的一应事宜,所需银两由朝廷下拨!”

谢瑶光道:“宋大人让下官贴出告示,说马上能解决灾民口粮,但下官手上并无粮食啊!”

宋濂道:“江南一带富户极多,而且都信奉佛教,可让地方大户募化资捐,再建个十座二十座寺院,灾民有了生计,自然不会生事了!”

谢瑶光一听,猛然省悟,道:“我知道大人的意思了!”吩咐衙役道,“传谕各乡,让乡民们各守本门,本官即日可解决灾荒!”

宋濂笑道:“待我进京奏明圣上,尽早拨下开河筑堤的银两!”

第二天,谢瑶光让衙役贴出榜文,倡导民间出资兴建佛寺。南江一带,自南朝以来,佛教之风非常盛行,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誉,直到北宋崇宁年间,因徽宗皇帝笃信道教,佛教才渐渐衰落。这一带的富商大户得知官府发榜倡导兴建佛寺,正中下怀,一时间,纷纷出资出粮。谢瑶光便亲自下乡,在四乡百姓中挨户登记,每户抽一丁,以充劳役,每天发放相应粮食以充工时费。四乡灾民正愁没有生路,见有招役开通河道,修建寺院,便踊跃报名应募。乡民的生活有了依靠,自然不会举家逃亡了。

宋濂回到南京,马上朝见天子,朱元璋见宋濂回京,连忙召见,问道:“宋爱卿,那民间传说,可曾查清?”

宋濂道:“江南历来为龙兴之地,而嘉兴一带,水土肥沃,早在大唐初年,嘉兴就曾出过异端!”

朱元璋忙问详情。

宋濂道:“嘉兴城西三里,原名三塔湾,有三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相传,唐代嘉兴城西门外三塔湾有白龙潭,潭深水急,潭中蛰伏着一条白龙,遇风兴浪,舟楫过往,艰险莫测,事故不断。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夜,潭中会有两道白光从水面射出,直冲斗牛。有一神异僧人名叫行云的,云游过此,看出端倪,让官府组织百姓运土填潭,并建三塔于其上镇之,才得以保全大唐江山!”

朱元璋听了宋濂的话,沉吟道:“那白龙潭既然早在贞观年间就已被填没,怎么还会有白龙兴风作浪?”

宋濂道:“皇上一定记得,当年张士诚起兵,占据江浙,和皇上争夺天下,曾听信一位方士的话,将大运河嘉兴段直塘改成三弯兜,作为龙兴之地。”

朱元璋道:“如此说来,嘉兴西门外运河处,确有龙腾之象,只怕日后有真龙出现!”

宋濂道:“虽然是谣传,但也须小心为好!”

朱元璋生性迷信,最怕别人夺他江山,便问道:“爱卿既然看出端倪,必有破解之法!”

宋濂道:“效唐太宗之法,开直河道,修筑堤岸,并在龙兴之地修建寺院,筑塔三座,以便镇压!”

朱元璋道:“天国新立,国库不丰,既要开河筑堤,又要建寺立塔,还要赈灾饥民,只怕没有这一大笔银子!”

宋濂道:“皇上只要拨下开河筑堤的银子即可,其余建佛寺、立宝塔、济灾民的费用,可着嘉兴府自行在民间筹备!”

朱元璋一听有这样的好事,便传下圣旨,要嘉兴知府谢瑶光开直河道,修筑河堤,并拨下所需银子,又让宋濂亲自到嘉兴监工。

那谢瑶光早已按宋濂所言做好一切准备,朝廷银两一到,马上召集民工,宋濂亲自踏勘筹划,将三弯河道开通,形成一道直角,就这样,三道弯改成一道弯,减轻了河水冲击,又在运河两岸修筑石帮岸。同时,在四面环水的大运河北岸重修龙渊寺,并在山门外建佛塔三座。

因为官府创导修建佛寺,于是,地方上凡大户人家,纷纷捐银筹资,不但在四面环水的河岸上修建龙渊寺,还在其他地方修建寺院。六个月后,嘉兴一带建起许多寺院,特别是原三弯河岸上,那龙渊寺规模更为宏大,还有砖塔三座,每层壁龛嵌铁制浮雕佛像。宋濂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治国理政,也是一样啊!”就这样,宋濂用计谋,既救济了灾民,又改直了河塘,还修建了寺院宝塔。

从此,南来北往的船只远远就能看到高高矗立的三座宝塔,知道是大运河转弯了,便减慢船速,小心行驶,三塔,其实是实起到了航标作用。每逢农历三月十六日,当地百姓为了“镇住”兴风作浪的白龙,自发地组织起来,进行水上赛舟比赛,称为“踏白船”,形成了有名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发表/获奖记录:2024中国故事节曲仁里老子故事会推荐“中国好故事”。

(作者:沈海清)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宋濂奇谋一举三得.pdf
相关内容
  • 白龙祠的由来

    白龙祠的由来

    传说,临平湖东北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名少女在湖边采摘莲藕时意外怀孕,后在湖畔产下一条小白龙。小白龙长大后,碰到临平方圆数里干旱时,便行云布雨,造福一方,受当地百姓敬爱。后来南宋皇帝理宗来龙洞求雨,果然解除了旱情,便在小庙基础上建了一座“白龙祠”,并赐了御匾。

  •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爱国故事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爱国故事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人物指的是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杰出的抗元英雄、爱国志士,宋理宗年间殿试状元,曾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在元军入侵、民族危亡之际,他变卖家产,组织义军抗击蒙古铁骑,兵败被俘后严辞拒绝元廷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不幸遇难。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事 清官于成龙的廉洁故事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事 清官于成龙的廉洁故事

    天下第一廉吏一般是指清官于成龙,本文通过多个于成龙的廉洁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刻苦、深受百姓爱戴的风范,分别是于成龙出入官场当罗城县知县艰苦办公、调往福建当按察使路上带便宜的萝卜充当水和菜、到任后揪槐树叶当茶叶、给探望自己的儿子只带半只咸鸭作为礼物、死后私产只有书籍和寥寥数件生活用品。年近七十的于成龙死于两江总督任上,康熙皇帝不胜惋惜,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赐谥号“清端”。

  • 黄狗出角变麒麟

    黄狗出角变麒麟

    后坞山村村内有一金鸡山,其山形酷似一只正欲展翅的金鸡,俗话说金鸡腾空变凤凰,按风水先生的说法,后坞山村这个地方风水好,总有一天,不是出皇帝就是出娘娘。“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仓皇出逃下落不明,黄狗山悄悄住进了一位名叫高文的年轻人,他二十岁左右,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高文娶了后坞的一个毛姓姑娘为妻,和和美美地活到了八十岁才去世。

  • 茅塘奇石的传说

    茅塘奇石的传说

    茅塘为鸬鸟镇下余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村内奇石众多,关于奇石,村里人讲述着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据传,那年八月十八日,八仙之一的蓝采和路过钱塘江,恰逢钱江涨潮,气势蔚为壮观,“若在江上搭一座大桥让老百姓都站在桥上,居高临下观看如此奇景,岂非功德之事?”说干就干,蓝采和当即驾起祥云,前去寻找架桥的奇石。

  • 后坞的由来

    后坞的由来

    后坞村座落在山凹之中,老底子没公路,从芝岭翻山到太平,后坞属于第一个村落,这第一个村落怎么会叫“后坞”呢?这里还有个传说呢,和建文帝朱允炆落难有关,并延伸出“泥鳅得道也算龙”的传说故事。

  • “孝公村”与“笑孔村”

    “孝公村”与“笑孔村”

    钱塘独角龙救的那个和尚,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虽说独角龙连续误伤二命,但他孝感动了天,加之他的名字有个孝字,又是孝国公。所以,村民们干脆将村名改成了孝公村。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因孝公村这个名字和传说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几个有文化的人一商量,便改成了“笑孔村”。

  • 康熙不取灵芝

    康熙不取灵芝

    康熙不取灵芝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广西巡抚陈元龙、直隶总督赵弘燮等官员先后上奏折报告灵芝祥瑞,借“芝草之祥”大夸康熙皇帝的仁政和恩泽,邀宠献媚。然而,康熙并不领情,他摒弃天降祥瑞的虚浮学说,提倡以实心行实政。习总书记讲述“康熙不取灵芝”的故事,以此强调要有实干实政,告诫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务实、扎实。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