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走出的中国故事名家登上大学讲台传授经验,来自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在“国字级”园区平台完成社会实践。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副主任郁林兴,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向前手中接过了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一场持续了10多年的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由此将进入2.0版本。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向前为郁林兴颁发客座教授的聘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郁林兴,著名故事作家,民间文学创作研究者。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杂志《民间文学》负责终审的副主编,中国故事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立足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郁林兴深耕故事创作领域,发表作品三百多篇(部),逾300万字。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0多次,编著图书等20多部。在郁林兴的人才领军之下,枫泾镇吸引各路人才汇流,成为了故事文化的一块“高地”。2011年,枫泾镇被中国民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故事基地”。2014年,枫泾镇凭借故事荣获2014—2016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至今已连续四届获评此殊荣。
枫泾故事的蓬勃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子。2010年前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向郁林兴发出邀请,一方面是请他为学生们讲文化产业打造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故事基地”也成为了该校学生的校外培训基地。每一年,临近毕业的学生来到枫泾参与社会实践,郁林兴每年也会亲手带5至6名学生,指导他们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近几年,他受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邀请,以校外导师的身份,参与本科学生的论文答辩。
▲中国故事基地——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
走出小镇,站在更高的理论平台上,也刺激着郁林兴的思考。“枫泾模式”开始向全国输出。2018年开始,郁林兴奔赴全国各地指导协调不同的故事活动和基地的建设。参照枫泾经验,全国建立起多个“故事之乡”和“故事基地”。越来越成熟的故事产业化模式,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含金量”。2022年6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6名学生在郁林兴的指导下参与了枫泾镇新义村打造“中国故事村”的项目,由此也完成了他们的论文基础框架。同时,因为新鲜血液的注入,“中国故事村”以“互联网+实景路线”的游览模式,为民间故事的年轻化和持续产业化打下了“地基”。
吸引青年群体,是各类传统文艺在传承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为了建立人才培养池,搭建人才梯队,郁林兴也是动足了脑筋。持续了10多届的少儿故事讲演培训班,让枫泾故事赢在“摇篮”。随后,枫泾镇又将故事演讲和创作培训作为两门课程加入青年人才培训班。从今年开始,郁林兴又组织起了面向青年文学爱好者的创作训练营。从少儿到成人,从普通话到方言,从社区到农村,从讲演到创作,“枫泾模式”为不同基础条件的故事爱好者制定了不同的学习提升路径。
▲故事名家郁林兴和学生们在一起
作为首任金山区民协主席,郁林兴最近又将“双向奔赴”的交流模式“移植”到了毗邻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交流合作中。目前,金山民协已经与浙江省桐乡、临安两地民间文艺家协会签约结成友好合作关系。“金山故事”已经在桐乡开课,桐乡的民间文艺家们也来到金山采风。同时,金山在农民画、非遗项目方面与临安有着诸多可交流经验,临安也正在消化吸收“枫泾模式”打造中国故事基地。